起皺常見于將畫固定到托芯卡紙,表現為主要沿畫的頂邊的變形,其特點是出現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平行重復波紋。
翹曲發生在用膠帶對畫的四邊進行固定,完全限制畫的移動的時候,其主要特點是整幅畫面隨機出現變形。這種現象經常在相框中可以看到,因為相框四周有相夾,導致壓力集中在一定區域,造成相夾到畫面的起皺。
起皺和翹曲的原因是什么?
起皺和翹曲是由同一種現象造成的,即濕紙或背板含水量變化時導致變形而來。和紙相比,空氣的存水量比較低,因此大氣中空氣濕度略有上升時,就會造成紙或背板中水分的大量增加。
當大氣中相對濕度發生變化時,空氣和紙之間的水分就會進行交換,直至平衡。相對濕度增加時,紙張膨脹,反之則收縮。
除相對濕度變化造成的其他損傷外,材料膨脹和收縮還很有可能導致紙張起皺或翹曲。
對畫而言,框太小了,在畫上面直接裝玻璃后,壓力集中在一定區域,便會導致起皺。
盡管起皺和翹曲問題很難避免,但在特殊情況下,正確用膠帶對畫進行固定,給畫一些自由活動的空間,可以極大減少以上兩種情況的發生。
因此,一幅裱好的畫起皺或翹曲了,除了環境因素,最重要的因素是裝裱師沒有考慮完善,不正確地用膠帶將整幅畫黏貼在窗孔卡紙的背面,沒有給畫留出膨脹或收縮的空間,從而導致起皺的發生。
另外,如果用膠帶從各個角進行固定,那么壓力就會集聚在畫的各邊,造成起皺。